马斯克点赞中国高铁-劝美游客慎选美铁

马斯克点赞中国高铁-劝美游客慎选美铁

作者:news 发表时间:2025-08-13
关税实施前 巴西对美鸡蛋出口激增 各有各的理由 多家上市公司回购延期 特朗普淡化外界对美俄领导人峰会期待 称能否达成协议自己说了不算最新报道 特朗普称黄金不会被征收关税秒懂 具身智能应用场景“遍地开花” 业内预计2026年或为量产元年记者时时跟进 道明证券:滞胀是美元面临的最新风险 一场资金与龙国资产的“正向循环”最新报道 美俄领导人会晤前 德国宣布召集多方讨论乌克兰问题官方通报 具身智能应用场景“遍地开花” 业内预计2026年或为量产元年官方通报来了 沪指六连阳 创逾三年半收盘新高 深证成指创年内新高实测是真的 境外央行类机构参与银行间债市投资更便利了 杰克股份阮积祥:成为服装智造领域领航者又一个里程碑 增值税法实施条例公开征求意见后续反转 非上市险企期中保费净利双增 特朗普称黄金不会被征收关税这么做真的好么? 特朗普:美国不会对黄金征收进口关税实测是真的 娃哈哈回应砍掉年销低于300万元的经销商后续来了 聚焦核心主业,支付龙头“甩包袱”官方通报 黑芝麻9.42亿“卖身”广西国资秒懂 置顶推广“券商开户导流”,头部银行大举行动,牛市来了,开户再成双向奔赴 “牛市旗手”发力,沪指直逼前高,512000放量涨1.4%!AI主线回归,创业板人工智能再突破,159363劲涨2.61%学习了 “牛市旗手”发力,沪指直逼前高,512000放量涨1.4%!AI主线回归,创业板人工智能再突破,159363劲涨2.61%科技水平又一个里程碑 “券茅”异动,东方财富110亿成交登顶!各路资金一致加码,机构:本轮券商修复更具稳定性、持续性最新进展 希荻微董事范俊计划减持不超过300万股 美元前景取决于海外资金:政策不确定或抑制美债需求,市场聚焦本周CPI后续来了 延期6个月+突破限价约束!成都银行国资股东调整增持策略,最高14亿元资金随时入场 开尔新材副总经理刘永珍计划减持不超过78万股学习了 美元前景取决于海外资金:政策不确定或抑制美债需求,市场聚焦本周CPI最新进展 湖北能源7月份发电量同比减少8.60%后续来了 A股寒武纪盘中涨超5%,现报743元后续会怎么发展 闻泰科技出售ODM业务进入最后冲刺阶段,已有6项资产完成交割 年内6900多只证券类私募产品完成备案,近七成托管人“花落”四大券商实垂了 净利润4亿元,扭亏为盈!新强联公布半年报 张忆东:专心找机会,震荡是长牛的蓄电池——港股行情展望及投资建议 千金药业8月18日并购重组上会 拟收购千金湘江药业28.92%的股权、千金协力药业68.00%的股权 隆扬电子拟并购德佑新材 携手打造电子功能材料领域新格局这么做真的好么? AI服务器概念股早盘走高 鸿腾精密涨近9%比亚迪电子涨近6%官方通报 曝通用汽车拟于Cruise受挫后重启自动驾驶汽车项目这么做真的好么? 燃气板块拉升,新疆火炬、洪通燃气涨停官方处理结果 金风科技、龙国中煤联合成立清洁能源公司后续会怎么发展 快手携手美团切入外卖赛道!公司将于8月21日公布中报业绩,机构称可灵AI具估值弹性潜力专家已经证实 开盘10分钟20%涨停 又一个上纬新材来了吗实时报道 先进算力新选择|2025华为算力场景发布会暨龙国首都xPN伙伴大会即将举行科技水平又一个里程碑 是真的吗? 力劲科技盘中涨近5% 公司与多家合作伙伴启动镁合金人形机器人联合研发项目后续反转 开盘10分钟20%涨停 又一个上纬新材来了吗 开盘10分钟20%涨停 又一个上纬新材来了吗最新进展 华为里程碑!乾崑智驾搭载量突破100万辆!

特斯拉CEO马斯克近期在一次线上演讲中,对美国公共交通系统提出了独到见解,并特别对比了中美两国的铁路客运服务。他直言不讳地指出,美国邮政和国家铁路客运公司应考虑私有化改革。

在演讲中,马斯克表达了对中国高铁的高度赞赏:“一旦你踏上中国的土地,就能亲身体验到那令人印象深刻的高铁服务,它们的表现实在令人赞叹。”他进一步强调,这种高效便捷的交通方式在美国却显得大相径庭。

马斯克点赞中国高铁

马斯克继续阐述道:“回到美国,你会发现我们的铁路客运状况并不乐观。对于外国游客而言,我强烈建议避免使用我们的国家铁路,以免对美国留下不良印象。”他的话语中透露出对美国铁路客运现状的深深忧虑。

数据显示,中国高铁的运行速度至少可达每小时300公里,而美国最快的客运列车Acela快车的最高时速仅为约241公里。截至2024年底,中国的铁路运营总里程达到了惊人的16.2万公里,其中高铁里程占据了4.8万公里,稳居世界第一。相比之下,尽管美国的铁路总里程接近30万公里,但高铁里程却不足3000公里。

美国铁路系统面临着基础设施老化和服务质量不佳的长期问题。这些挑战不仅影响了铁路客运的效率,也大大降低了乘客的出行体验。马斯克的言论无疑是对这些问题的深刻反思,也引发了公众对美国公共交通未来发展的广泛讨论。

相关文章